了解滑鼠手症狀及成因|三招助你舒緩滑鼠手 Saturday, February 03, 2024

「滑鼠手」發作 疼痛不適?三招助你舒緩「滑鼠手」症狀

痛症是香港人常見的都市病,而「滑鼠手」則是其中一個較為常見的手部疾病,與「媽媽手」一樣,多數患者為女性,因此兩者經常被混淆。詳看本文,為你詳細講解「滑鼠手」的症狀及成因,助你分清「滑鼠手」和「媽媽手」的分別,並提供治療方法有助舒緩痛症,助你解決疼痛不適。

什麼是「滑鼠手」?

「滑鼠手」的正式學名是腕隧道症候群,又稱腕道症候群、腕管症候群,顧名思義,通常「滑鼠手」的患者為長期使用電腦及滑鼠的上班族和電動族。「滑鼠手」的成因一般是因為使用電腦的姿勢,機械式的重複動作,讓手腕長時間受到壓迫,引起手腕腫脹,會使腕隧道的韌帶及神經出現勞損,腕隧道逐漸變得狹窄,壓迫神經及血管,從而產生發麻、刺痛的症狀。

「滑鼠手」和「媽媽手」有什麽分別?

「滑鼠手」和「媽媽手」的症狀看似相似,同樣都是手部的痛症,但其實兩者勞損部位及疼痛症狀都大有不同。「滑鼠手」和「媽媽手」都是因手部長期的勞損而導致的,「媽媽手」是因拇指的伸展和外張的動作過多或用力過度,長期重複磨擦,導致手腕肌腱、滑膜等變厚,從而造成拇指手腕乏力疼痛;而「滑鼠手」則是因手腕機械的重複動作,引起手腕腫脹、腕隧道狹窄,壓迫通過腕隧道的正中神經,造成手腕疼痛和發麻。

「滑鼠手」的常見症狀

通常起初患上「滑鼠手」只有輕微疼痛症狀,讓人容易忽略。但長久下來,除了痠痛發麻外,還會引起手腕腫脹發炎、手指麻木、肌肉萎縮和手腕骨錯位等問題。「滑鼠手」分為三個階段,以下詳細列明「滑鼠手」的症狀,可以用作參考:

前期症狀

  • 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出現疼痛、麻木及刺痛感。
  • 發麻症狀在日間出現,甩手後症狀減輕。
  • 疼痛在夜間加劇。
  • 手腕於重複動作時症狀加劇。

中期症狀

  • 手指持續麻木、疼痛。
  • 手指精細動作出現障礙。
  • 疼痛症狀蔓延至手臂及肩膀。
  • 手部無力。

後期症狀

  • 手部喪失感覺。
  • 手部動作及活動受到限制,抓握力下降,喪失功能。
  • 大魚際肌肉(拇指根部肌肉)萎縮。

患有「滑鼠手」的患者亦會有較大機會患上頸椎退化,被稱為「雙壓迫症候群」。以上症狀僅供參考,若有任何不適症狀或疼痛,應盡快預約醫生進行深入的診斷,以盡早開展治療。

「滑鼠手」高危一族

以下為較易患上「滑鼠手」的高危人士,日常動作應小心過度勞損及壓迫手腕:

  • 長期重覆手腕動作 (尤其是長期使用電腦的上班族及電動族)
  • 女性︰女性患者的比例是男性患者的的3到10倍
  • 懷孕婦女︰三分之一的女性會於懷孕的第7-9個月時出現症狀
  • 疾病患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風濕性關節炎、類澱粉沉積症
  • 遺傳因素

你亦可以透過法倫氏檢查(Phalen’s Test)進行自我檢測,以確認自己是否患上「滑鼠手」。首先雙手手指朝下與手臂呈90度,然後將兩手手背互靠緊貼一分鐘,假如手指出現發麻、刺痛等症狀,便有可能患上「滑鼠手」。

「滑鼠手」的三個舒緩方法

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可以採用不同的舒緩方法來應對,有效緩解疼痛不適。

  • 手腕肌腱伸展:先將手伸直手指朝上,另一手作為輔助,握著手掌往自己伸展約10秒,過程中能感覺到手腕拉伸再回復至放鬆狀態。伸展運動需反復循環動作,一組為10次,每天需要完成3組,能舒緩疼痛發麻症狀。
  • 手指運動:手指伸直,彎曲1-2個指節持續10秒,然後握拳約10秒,手指放開呈數字「7」維持10秒,再伸直手指持續10秒。一組運動為10次,每天需要完成3組,有效放鬆被壓迫的神經。
  • 熱敷:若是慢性疼痛的「滑鼠手」患者,可以將手泡在40℃的熱水熱敷,放鬆肌肉,舒緩疼痛。

若有任何不適症狀或疼痛,應盡快就醫,避免耽誤治療。

脊科治療如何有效地治理「滑鼠手」症狀?

別以為脊醫只能治療腰背痠痛,其實脊科治療亦能治療並舒緩手部痛症。手部疼痛的成因和頸椎息息相關,頸椎關節錯位也可以引致手腕、手指及手臂疼痛。因此要清楚辨別是頸椎還是手腕成因導致以上症狀,以能更有效的治療「滑鼠手」。

想要治療「滑鼠手」,需要視乎患者患處的嚴重程度,脊科治療的專業脊醫會為患者檢查手腕、手指、前臂、肩頸及關節,以確認患者肌肉、關節及神經功能。若確定是頸椎神經受到壓迫,脊醫會運用技巧手法矯正錯位的關節,讓特定關節恢復正常活動功能,放鬆周邊的肌肉,減輕肌腱壓力。治療方針與舒緩「滑鼠手」的症狀略有不同。

如你有「滑鼠手」的症狀或有其他痛症困擾,歡迎聯絡我們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