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媽媽手症狀、原因及舒緩治療方法Thursday, November 28, 2024

一文了解「媽媽手」症狀、原因及舒緩治療方法

不少香港人都受到痛症困擾,你或會聽過「媽媽手」,但這究竟是什麽呢?是不是只有家庭主婦或媽媽才會患上這個痛症?詳看本文,為你講解什麽是「媽媽手」,以及其症狀,再深入分析造成「媽媽手」的成因,並提供治療方法以舒緩痛症,助你徹底擺脫困擾。

什麼是「媽媽手」?

「媽媽手」的患者普遍為30到50歲的女性,而且當中有很多產後女士,因此被稱為「媽媽手」。其實這是一種在香港十分常見的都市病,正式的學名為狄奎凡氏症,又稱為狹窄性腱鞘炎,俗稱「媽媽手」。但「媽媽手」不僅是媽媽或家庭主婦才會患上,經常過度使用手部引致勞損的人士也會患上「媽媽手」。起因通常是因為拇指的伸展和外張的動作過多或用力過度,日積月累的重複磨擦,導致手腕肌腱、滑膜等變厚,從而造成拇指手腕乏力疼痛。

「媽媽手」的常見症狀

通常狹窄性腱鞘炎的症狀為患者手腕靠近拇指側邊出現疼痛和腫脹,而且疼痛會延伸到前臂位置,用力或扭動手腕時更會加劇疼痛。想知道自己是否患有「媽媽手」?以下為幾個較為常見的症狀,可以用作參考:

  • 手腕處接近拇指側出現無法用力或持續疼痛的現象。
  • 出現上肢緊繃、局部腫脹等症狀,且會向上延伸到前臂,或蔓延到拇指。
  • 大拇指翹起來或拉伸拇指肌的時候感到劇烈疼痛。
  • 日常進行扭動手腕的動作都會使疼痛加劇,例如:扭毛巾、寫字、單手持手機、打字、使用滑鼠及拿購物袋等。

你亦可以透過將拇指放在掌心握拳,手腕往下方尾指方向伸展,若手腕靠近拇指處感到痛楚,便有機會患上「媽媽手」。若有任何不適症狀或疼痛,應盡快預約醫生進行深入的診斷,以盡早開展治療。

「媽媽手」的成因

醫學上來説「媽媽手」並沒有確切的原因,但普遍會認為「媽媽手」是因過度使用拇指、手腕等部位,造成的過度勞損和發炎。一般來説,女性患病的機率比男性高,因為女性會經常抱起嬰孩及處理家務,使用拇指及手腕的機會較多,亦因懷孕導致賀爾蒙改變,滑囊、關節較鬆弛而增加拉傷機會。另外,拇指經常做出重複動作,例如長時間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也有機會出現以上問題。

「媽媽手」高危一族

「媽媽手」的患者並不限於女性或家庭主婦,以下的高危人士亦要小心過度使用拇指、手腕,以免造成勞損:

  • 長期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
  • 長期使用針織或縫紉人士
  • 高爾夫球手
  • 上班一族
  • 餐廳捧餐員
  • 髮型師
  • 電競選手

「媽媽手」的舒緩方法

根據患者患處的不同情況,建議採用不同的舒緩方法來應對,以達到最有效的治療效果。

急性階段:

當處於發炎期,患處紅腫或發熱,甚至在靜止或睡覺的時候仍感覺疼痛,應多休息,以及盡量避免活動拇指及手腕。患者可以用冰袋於患處冰敷15分鐘,每天三次,直到患處發炎症狀舒緩。另外,可以佩戴合適的護具,以固定手腕及姆指,避免因使力而拉扯到肌腱,加重發炎情況。

慢性階段:

急性階段過後,可以依照脊醫的指示採取合適的家居治療。患者可以早晚將手浸泡於少於45度的暖水15分鐘,有效促進血液循環並加速新陳代謝,有助修復受損組織,緩解疼痛以及放鬆緊綳肌肉。再者,可以每天做手指運動:(1)拇指用力往尾指拉伸,維持10秒,重複十次;(2)四指將拇指包裹住,手腕往下方尾指方向彎曲,維持10秒,重複十次;(3)把橡皮筋套在指尖,然後用力張開手指,維持10秒,重複十次,持之以恆便能有效緩解「媽媽手」的痛症。

脊科治療如何有效地治理「媽媽手」症狀?

手部疼痛其實和頸椎也有關係,頸椎關節錯位也可以引致手腕、手指及手臂疼痛。因此脊科治療不單能夠治療頸椎和腰背痛症問題,更能夠有效的治療「媽媽手」。想要治療「媽媽手」,需要視乎患者的傷勢和嚴重程度,脊科治療的專業脊醫會為患者檢查手腕、手指、前臂、肩頸及關節,以確認患者肌肉、關節及神經功能。若確定是頸椎神經受到壓迫,脊醫會運用技巧手法矯正錯位的關節,讓特定關節恢復正常活動功能,放鬆周邊的肌肉,減輕肌腱壓力,以舒緩「媽媽手」的症狀。

如你有「媽媽手」的症狀或有其他痛症困擾,歡迎聯絡我們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