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及膝關節痛治療

髖及膝關節痛治療

髖和膝關節痛的原因是什麼?

髖關節和膝關節是人體活動的關鍵組合,將體重從一條腿轉移至另一條腿,並為上身提供穩定的支持。髖關節和膝關節痛,又稱為髖關節炎或膝關節炎,通常都與足部和踝關節機能不良有關,因它們對於下肢的移動都非常重要。此外,腰部骶髂關節機能不良亦有可能引起髖關節和膝蓋部位疼痛。另外,隨著年紀漸大,痛症則大多由關節和軟骨退化引起。

常見的髖及膝關節創傷包括:關節脫位、骨折、半月板和韌帶撕裂(膝前十字和內、外側韌帶)等。以上多屬意外或運動創傷,並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脊醫常有提供髖和膝關節治療,包括:

  • 髖關節:黏液囊炎、腹股溝拉傷、內收肌勞損、腿筋拉傷、骨關節炎、異常性股痛
  • 膝關節蓋:髕股關節痛、髂脛帶綜合症、髕骨肌腱炎、黏液囊炎

髖關節痛或髖關節炎的症狀

最常見的症狀包括:

  • 走路或久坐不動時便會產生痛楚
  • 走路一瘸一拐,因身體正在保護髖關節
  • 難以跨過障礙物
  • 身體僵硬或可能令患者難以在矮椅上坐下和起來或如廁等
  • 無時無刻都感到疼痛

膝關節痛或膝關節炎的症狀

最常見的症狀包括:

  • 走路或屈曲膝蓋輕微的不適、刺痛或壓迫感;在活動時感受到劇烈的疼痛
  • 膝關節周圍的軟組織會出現腫脹
  • 不能把膝蓋完全伸直,有被卡住的感覺
  • 膝關節感到僵硬,特別是在長時間靜止後,如早上起床時或長坐之後
  • 伸直膝蓋時會出現輕微的咯吱聲或咯咯聲,並伴隨著不適

膝關節痛的症狀因人而異,而且成因和嚴重程度有所不同。若持續不適,建議尋求醫療專業的幫助,以確定病因並獲得適當的治療建議。

造成髖、膝關節痛症的高危原因

以下是造成髖、膝關節痛的最高危原因:

  • 過度使用髖、膝關節:長時間站立、步行、運動,有機會令肌肉變得疲勞,甚至韌帶拉傷,就會令髖、膝關節有疼痛問題。
  • 肥胖人士:有過重問題的肥胖人士,在站立及運動時會為髖、膝關節造成壓力,容易令關節疼痛。
  • 長期保持不良姿勢:日常如使用不良坐姿或步行姿勢,會加重肌肉及關節的負荷,繼而導致髖、膝關節疼痛。
  • 年齡增長:隨着年齡增長,關節組織會慢慢退化,可能會因此更容易令髖、膝關節有疼痛的情況。

髖和膝關節的治療方法

  1. 舒緩疼痛

    - 治療的初步目標是舒緩疼痛或減輕疼痛發作,藉此令肌肉放鬆,防止惡性循環。運用干擾電流治療超聲波治療和軟組織按摩等均可有效減輕疼痛和發炎程度。
  2. 恢復正常關節機理

    - 脊醫會根據檢查結果,對錯位的關節進行矯正衝擊波治療亦有助於促進軟組織康復。如有需要,亦會透過處方 矯形鞋墊,糾正患者的走路姿勢。
  3. 改善靈活性和肌力

    - 增加關節的靈活性和肌肉的力量,是療程中重要的環節,並有助於避免再度受傷。脊醫會根據您的體格狀況,建議合適的伸展和強化性運動。
  4. 調節生活方式

    - 脊醫會與您一起探討如何因應您的需要調節生活方式,助您達致最高的健康質素。
  5. 其他方法

    - 除以上的治療方法外,以下也是一些可治療髖和膝關節痛的方法:

髖及膝關節痛應用什麼方法治療

相關痛症:腰痛足及足踝痛、足底筋膜炎、扁平足

* 以上列舉的只供參考,實際治療方法需經醫生診斷。

常見問題

如何診斷髖及膝關節痛?

髖及膝關節痛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因此脊醫在診斷膝痛情況時,一般會利用X-光檢查,透過照X-光可觀察膝頭關節或髖關節是否有任何的退化跡象。另外,膝頭關節痛如有發炎腫大的情況,可能是有液體存在於膝蓋中,醫生就可能會建議病人進行抽針檢查,即是使用針筒從膝關節中抽取組織液,並進行檢查。

如何預防髖及膝關節痛?

想預防髖及膝關節痛,甚至出現退化,以下是一些方法:

  • 減少關節的負擔:避免反覆性動作或長時間負重,以減輕關節的負擔。
  • 適度而正確的運動:增加關節週邊肌肉與韌帶的力量與強度,如步行、游泳及騎自行車等都屬於較為輕鬆的運動。
  • 控制體重:肥胖會為關節造成過度負擔,因此要避免體重過重。
  • 居家環境安全:年長者的家庭必須視乎情況加裝防護和防滑設施,保持環境光線充足明亮;家具及電線亦須妥善擺置與收納,避免造成絆倒。
  • 定期檢查:骨質疏鬆患者及更年期婦女,都是骨質疏鬆高危一族,應每年測量骨質密度。
  • 飲食保健:可多攝取高鈣質食物,例如小魚乾、海帶和加鈣牛奶,有助增加骨骼密度;避免菸酒。
  • 適量的曬太陽:吸收陽光能助皮膚合成維生素D,有助於鈣質吸收和骨骼健康。

如您對髖及膝關節痛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法有疑問,請跟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