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時聽到求診者說有「尾龍骨痛」,經查問下才知道原來是下腰背痛。那麼尾龍骨究竟是指什麼呢?一般俗稱的尾龍骨或tailbone,正確名稱是尾椎(coccyx),在脊椎動物中位於脊椎的最末端,亦即是爬蟲類和猿𤠣類動物中的尾巴,有助於爬行、跳躍時保持平衡,因此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人類自從由四肢爬行進化至雙腿行走,尾椎便逐漸失去其功能。 因此尾椎的長度、節數、甚至形態亦存在很大程度的差異。例如一般人有3- 5節尾椎,但亦有人擁有六節之多。
尾椎與其他脊椎一樣,都是由關節相連,故亦會出現扭傷、移位、 甚至骨折等問題。有研究顯示, 女性比男性患尾椎痛的個案多5倍。以下為尾椎痛的常見成因:
患者通常會在久坐時,久坐後或傾後坐時感覺尾椎痛,因為體重直接壓著受傷的組織,而較少出現站立或走路時引起疼痛。由於其他組織亦有機會引致尾椎痛,故脊醫必須仔細診斷致痛的根源。
如何預防尾龍骨痛?
由於尾椎位處敏感位置,很多患者都諱疾忌醫。雖然尾椎在人類身上已經沒有很大功能,但當身體適應了避免導致尾椎痛的錯誤坐姿,便可能會引發其他脊椎問題,不容忽視。
作者:脊醫吳珏儒 / 香港脊醫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