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是人體最長的神經之一,從腰部延伸至下肢,而坐骨神經痛更是都市人常見的痛症之一。當坐骨神經受到損傷或受壓迫時,患者可能會感受到從腰部延伸到腿部的劇烈疼痛。
但原來坐骨神經痛也有真假之分,疑似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多是由軟組織發炎引起,患者疼痛位不固定,而且當肌肉得到放鬆後,疼痛便會減輕,而且不會出現麻木感。真正的坐骨神經痛,多是因腰椎與骶椎之間的神經受到結構性損傷或壓迫,如椎間盤突出或骨關節炎,而導致疼痛。疼痛感會沿著神經線,即腰間位置延伸至到下肢,如小腿或腳掌部位。若病情惡化,更會出現麻木感,影響腳趾的活動能力,導致無法正常走路,患者應及早尋求專業治療。
坐骨神經痛症狀
以下為坐骨神經痛的常見症狀:
- 腰部疼痛,疼痛感從臀部延伸至腳板
- 可能伴有刺痛、麻木和肌肉無力感
- 走路或久坐後,疼痛感會加劇
- 嚴重時,有機會影響活動能力,導致無法正常走路
- 抬腿時,疼痛感會更嚴重,更有可能伴隨麻痺感至腳底
坐骨神經痛的成因
坐骨神經痛的成因眾多,但主要原因如下:
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是由果凍的膠狀物形成,目的是吸收緩衝來自身體的重量與壓力,若椎間盤突出,便會直接壓迫到坐骨神經,從而引起疼痛。
椎骨移位
若椎骨移位,亦有機會壓迫到坐骨神經,因而引起坐骨神經痛。
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會刺激到神經及引致腫脹,從而壓迫腰椎與骶椎之間的神經,而導致疼痛。
其他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原因
髖關節骨折、感染等併發症、腫瘤、肌肉嵌入神經或椎管狹窄症都會造成壓迫,從而有機會引起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風險因素
以下因素均可能增加患上坐骨神經痛的風險:
- 年紀大
- 過重
- 經使用不正確姿勢搬運重物
- 腰部曾受傷
坐骨神經痛的診斷
診斷坐骨神經痛需要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醫生會先進行病史詢問,並進行電腦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MRI)或其他檢驗項目。
坐骨神經痛的治療
若情況不算太嚴重,多數會利用以下治療來舒緩症狀,加上身體的自癒能力,症狀可在數個星期內得到紓緩。
- 冷熱敷:在疼痛部位的48-72小時內進行冰敷,再熱敷,紓緩炎症。
- 藥物治療:可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或止痛藥等藥物舒緩疼痛。
- 運動治療:根據身體狀況,建議合適的復康運動
泛手術:若神經線受損太嚴重,醫生或會建議病人接受手術。若是椎間盤突出,會進行放鬆受影響神經的微創手術。如骨骼出現大幅度移位,除了進行簡單的微創減壓手術,亦有可能須放入支架以固定骨骼的位置。由於現時可透過微創方式進行,因此病人可以很快康復。
坐骨神經痛的脊醫治療
- 第一步:消炎 - 透過干擾電流治療促進血液流動,幫助放鬆肌肉及緩解疼痛;以超聲波治療及冰敷舒緩炎症。
- 第二步:脊醫在患處進行脊骨牽引治療,以緩減神經源的壓力,並進行脊骨矯正以改善不正常的關節機理,同時幫助關節恢復。
- 第三步:透過運動強化腹横肌,以鞏固腰部結構,減低病情復發的機會。
個案分享
Alden患有突發性小腿疼痛,程度達10分,即嚴重劇痛。他曾向普通科醫生求診,並服用鎮痛和消炎藥,但情況沒有改善。經詳細問診及檢查後,Alden被診斷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引致坐骨神經痛。透過脊醫為Alden提供的專屬且針對性的坐骨神經痛治療,僅僅兩個星期痛症已有改善,而八星期後,痛症和麻痹感均已完全消失。按此了解更多有關Alden的個案。